我對保祿宗徒產生興趣是始於去年初修讀「九形人格」課程 (Enneagram) ,在30多位學員中,絕大多數人擁有兩種或多種類型。我是一個典型的 Type 1人,80%的完美主義者。Type 1的表表者是保祿宗徒,他有自己的標準和原則,著重公義,強調對錯,重視良心,凡事由良心出發,會依持內心的呼聲去幹,幫理不幫親。在信仰角度來說:「我要向天主交待!」
完美主義者往往很自我,倔強而執着,性格和說話方式很爽直,不兜彎,不圓滑,容易觸怒他人,在決策時總看不到「其他」的可行方案,就如年青時的保祿,他堅持信念,敢作敢為,若然發現有欠妥善的地方,務要立刻糾正過來直斥其非,甚至可以犧牲自己(或他人)的利益,令我感受至深的就是保祿與巴爾納伯的分離 (宗15:36-41),保祿即使是上主揀選的器皿,若然沒有巴爾納伯的推介(宗 11:22-30),他要走的路必定更崎嶇難行,我們怎可以這樣對待恩人的呢?
在課堂上導師指出要化解這「絕對化」的困局,完美主義者首先要向人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懂得平衡矛盾,避免自己的情緒走向極端,學習包容忍耐,接納和容許自己和別人的不完美... 在弟前1:13-16,保祿宗徒有這樣的反省,給予我很大的啓示。
「原先我是個褻瀆者、迫害者和施暴者;但是我蒙受了憐憫,因為我當時是在不信之中,出於無知而作了那些事。然而我們主的恩寵對我格外豐厚,使我在耶穌基督內有了信和愛。這話是確實的,值得完全接納:就是基督耶穌到世界上來,是為拯救罪人;而我就是其中的魁首。但是我所以蒙受了憐憫,是為使基督耶穌在我這個魁首身上,顯示他的完全堅忍,為給將來信靠他而獲永生的人一個榜樣。」
我的皈依與保祿在往大馬士革路上的經歷有類似的地方,都是突如其來的召叫,保祿始終不渝,我卻仍然矇查查,只清楚自己有不足,希望保祿能引領我去跨越局限。我對保祿的認識只限於《宗徒大事錄》,一直以來我都有留意保祿傳教之旅的朝聖團,可惜不是以英文講授,就是時間無法配合,我縱使未曾踏足過土耳其和希臘 (保祿三次傳教到過的地方),對保祿書信毫無認識,也決定參加今次朝聖之旅到訪馬爾他、拿波里和羅馬,去體驗保祿到羅馬殉道的歷程。
在出發前我的心情有點矛盾,就像是接受召叫要重返羅馬,如宗20:22-23所述「現在,我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在那裡要遇到甚麼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
人們時常說「愛就是法律的滿全」(羅13:10) ,神師的教導往住都稱保祿的堅定不移是因他能效法主耶穌含忍承受一切,他的勇毅是天主的恩典,我一直都有保留。保祿受了那麼多磨難,明知猶太人有計謀要殺害他,他依然前赴耶路撒冷,我總覺得這不是單靠信念就能承行,與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是有差別的。保祿在《格林多後書》瘋狂地說他是基督的僕役。
「論勞碌,我更多;論監禁,更頻繁;論拷打,過了量;冒死亡,是常事。 被猶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 受杖擊三次;被石擊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裡度過了一日一夜; 又多次行路,遭遇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由同族來的危險、由外邦人來的危險、城中的危險、曠野裡的危險、海洋上的危險、假弟兄中的危險; 勞碌辛苦,屢不得眠;忍飢受渴,屢不得食;忍受寒冷,赤身裸體; 除了其餘的事以外,還有我每日的繁務,對眾教會的掛慮。 誰軟弱,我不軟弱呢?誰跌倒,我不心焦呢? 若必須誇耀,我就要誇耀我軟弱的事。」(格後23-30)
我很想探究保祿是怎樣克服焦慮和軟弱,除了信靠和謙卑,還有甚麼要決呢?
保祿乘坐的船在馬爾他附近擱淺,他既然已死裡逃生,為何仍有勇氣前赴羅馬,是使命感和聖神的推動嗎?在今次朝聖之旅,我注意到保祿在途中得到百夫長猶里約的優待,在頗提約里 (宗28:13-14) 和三館有外邦信眾的愛載和支持,正正帶給保祿無盡的安慰和希望,使他甘心前赴羅馬,接受主的安排。愛是有著相互關係的,當我在谷底的時候,期盼也能得到他人的體諒和扶助;當他人在谷底時,我也會這樣作。各人在團體中彼此接納同心合意,主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 (格後12)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滿全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