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的思緒有點紊亂,可能是守齋的後遺症。當神父訓告我們做補贖是要把信仰帶到生活中,要幹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對主對人行動要一致… 我心裡已駁斥說,內心的革新才是重要的,獻殷勤即使能悅樂人,對社會有益又如何,這是假善人的行為!在我魂遊之後,神父已講到《依撒意亞》讀經的最後一節,「你如呼喊,上主必要俯允;你若哀求,他必答說:『我在這裡!』」神父說了些甚麼我完全聽不到,腦海中就只有撒慕爾三次對厄里說的話:「你叫了我,我在這裡。」(撒上3)
到了下午四時許,我再出門,在走往巴士站途中,我想起聖地的兩個凱撒勒雅,斐理伯的凱撒勒雅位於加里肋亞海以北,座落在赫爾孟山的附近,是外邦人聚居的主要城市,這城的人以崇拜巴耳神和牧神(Pan)見稱。耶穌退到那裡,似乎是在行了一連串神蹟後,想暫時避開加里肋亞的群眾,好讓他能準備上耶路撒冷的行程。所以,斐理伯的凱撒勒雅標記著耶穌苦難旅程的開始,海邊的凱撒勒雅則是聖保祿宗徒殉道之旅的起點。
我邊行邊想不知不覺間已到了巴士站。突然間,我發現有一位男士坐在路旁看書,他穿著一件白得發亮的風褸,在風褸左方胸膛的位置上印有「思高」兩個字,我即時呆了一陣,遂走上前看過究竟,原來這人是斐林豐神父,風褸上印有「鮑思高」三個字,由於他側著身子,我只見到「思高」。第一次遇見斐神父,我只簡單地與他打招呼,叫了他一聲:「斐神父」,而斐神父與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妳往那裡去?」我答說:「聖保祿堂。」神父問:「是在銅鑼灣嗎?」我笑說:「是在油麻地!」在車上,我由兩個凱撒勒雅,想到兩個思高、兩個聖保祿堂、妳往那裡去… quo va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