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經一》恭讀「三松」誕生的故事(民13:2-7,24-25),而《福音》是預報洗者若翰的誕生 (路1:5-25),兩篇讀經都不約而同講述兩位素不生育的婦女,竟因上主的特別眷顧將懷孕生子,有說這是天主施救的預象,但肯定的是這兩位孩子在以色列的歷史中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三松要開始從培肋舍特人手中拯救以色列,洗者若翰則是救主基督的前驅。
上主的使者顯現時吩咐兩位婦人(瑪諾亞及匝加利亞的妻子)留心同一樣的事,就是「清(淡)酒濃酒他都不喝」(民13:4, 路1:15),原來這是「納齊爾」誓願中的一項,是許下獻身於上主的特願。根據《戶籍紀》6章的敘述,在整個獻身期內,祝聖於上主的人要戒飲清酒和烈酒 (及醋),不可以喝或吃任何葡萄製品,應讓頭髮自由生長,不可剃頭,不可接觸屍體或讓自己沾染不潔。
今天的讀經令我想起了兩件事,其一是保祿宗徒在耕格勒還願剃了頭髮 (宗18:18),有說這是「納齊爾」願。還記得早前為范神父整理希臘朝聖相片,當我發現一些不知名的地方時便大發脾氣,抱怨吳神父在帶領朝聖團時過門而不入,其中包括不同年代的耕格勒風貌,對於未能踏足此地我依然耿耿於懷。久而久之,當我遇到無法辦識的地方時我便追問范神父,他先報以一句「十八、十八」,暗指這地方吳神父沒有帶妳往,也藉此警戒我不可惱怒,然後才道出地方來。
「納齊爾」於我來說就是叫我「不可發脾氣」,我也記起數星期前在聖經課堂上屈修女的提問,「天主隨了眷顧依撒伯爾 (匝加利亞的妻子) 這個不育的婦女外,還有誰得到了同樣的恩寵呢?」 我答說:「撒慕爾的母親亞納」(撒上1),修女問我:「妳指是Samson嗎?」我再說:「是史羅的 Samuel」,原來我不經意地打亂了修女的陣腳,阻礙了她宣示上主的微妙。亞納是在苦苦哀求上主後,才獲得撒慕爾。至於三松和洗者若翰是誕生,這是天主的計劃,他們的母親事前並沒有懇求上主。今天我卻額外發現了另一處相同的地方,三松、撒慕爾和洗者若翰都行了「納齊爾」願,是獻身於上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