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答唱詠》是我喜愛的金句,「日與日侃侃而談,夜與夜知識相傳。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詠19:3-4)。我不斷反思在怎樣的狀況下曾與上主相遇,我的耳朵從未聽過祂的聲音,在視覺和觸覺上曾領受過一點兒,熟真熟假自己有時也很懷疑,但肯定的是要走進上主的空間,我一定要懷有一顆赤誠真愛的心。剎那間的頓悟、即時的懺悔,往往能令我嘗到上主「聽不到的語言」,這些經歷真的很奇妙,也可能就是我信仰的根基。
在《若望福音》中,斐理伯對耶穌說:「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耶穌明白門徒未能完全認識祂而有點心酸,回應說:「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若不然,你們至少該因那些事業而相信」。耶穌說這話的時候,可能是在最後晚餐中,剛預言將要被出賣。試想想,在危難當前耶穌要門徒單憑祂所行的神蹟和訓誨而「信」祂是默西亞,耶穌是否太苛求呢?情況猶如《讀經一》保祿宗徒致書格林多人,縱使他力證曾遇見復活主,主耶穌在復活後也顯現給門徒,如多默及雅各伯;但實際上,人們從未看見過復活主,卻深信保祿宣講的福音。今天的讀經再次提醒我「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若20:29),因為天主的恩寵必定臨在當中,讓沒有看見的人也宣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