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匝凱故事的續篇

今天是玫瑰月的最後一天,我與堂區教友一行25人在澳門過了充實的一天,神師是慈幼會的周伯輝神父。我們的首站是九澳聖母七苦堂,這裡原是一所痳瘋病院,我即時想起難道這就是雷永明神父曾探訪的那所痳瘋病院嗎? 駐守這聖堂的胡子義神父不幸在中秋節跌倒,正在香港聖保祿醫院留醫,話說他已90多歲了,難道他就是斐神父在去年退省時提及的那位活聖人?

周神父在講道中談及《福音》匝凱故事的續篇,有云他在款待耶穌後並沒有離開耶里哥跟隨耶穌去傳教,他每天晨早拿著水桶、除草的工具和肥田料離家去了,工作到黃昏才回家,他的妻子感覺奇怪便靜悄悄地跟踪匝凱,原來匝凱每天來到野桑樹下,悉心栽培它、為它修剪、施肥、除去雜草。匝凱誠心照顧這棵樹一方面是他珍惜與主相遇的經驗,也希望能盡力保存這顆樹讓更多人認識主耶穌在耶里哥的事蹟。周神父訓誨我們在重溫與主相遇的經歷時要毋忘感恩、謝恩,在珍惜之餘也要完全改變自己。改變不僅是行為上 (如匝凱不再「打斧頭」,奉獻家財…) 而是內心的更新,要把上主的愛讓更多人知道,神父也藉今天是玫瑰月的最後一天勉勵我們不可抗拒上主的召叫,務要效法聖母瑪利亞承行主旨。

我們還到訪了聖老楞佐堂、聖若瑟修院、慈幼學校,壓軸是參觀利瑪竇逝世400周年的文物展,相片已上載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063199&id=1091004620

113日:導賞員曾憶述利瑪竇的事蹟,其中有一點我依然深刻,就是西方國家 (特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恃著船堅砲利以武力傳教,而利瑪竇是當時少數以和平方式宣揚福音的人。在當晚巴格達的教堂即遭受攻擊,造成52人喪命,教宗本篤十六世對教友枉死提出譴責。的確,針對宗教仇殺的暴力事件日益猖獗,有人被殺死、有人要受迫害我不禁想起「為使從創造世界以來,所流眾先知的血,都要向這一代追討」(11:50)。若然上主真的要追究,我們這一代難道不願承擔嗎? 問題是如何找到一個和平的方案。

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

那有什麼妨礙呢?斐 1:18

今早走在街上,交通異常擠塞,擺在眼前的就是一重又一重的阻礙,令我的心情變得煩燥。其實,我不該怪責交通擠塞,只是我把事情排得密密麻麻而已。中午過後,我才能抽空探望老虎狗朋友,由於我沒有按門鐘,狗狗理應不知道有客人到訪。正在辦公室外等候之際,我見花兒長得漂亮遂走在客廳外的小路上,突然間我看見老虎狗在一個閘口的後面,興高采烈地等待著我走近,牠並沒有吠叫,只是擺動著身子狂跳扭腰舞,要逗我與牠耍玩。這趟我確信不疑,狗狗不是憑耳所聽、或是眼所見,已察覺到我在近處,這是從那裡來的能力呢?牠的情深、熱切期待的樣子令我很感動,我猶如是尊貴的客人,坐在首席上,沾上無限光彩。

之後,我到聖神修院參與「聆風樂禱」,今個月的主題是聖女大德蘭,我特別羨慕聖女面對天主和人,在默觀生活和宗徒事功上,都能活出真我。我深信這不僅要把自己視為零 (無物),也當把所有妨礙看作是零,在某程度上這是任性的表現吧?林神父解說只有絕對任性的人才擁有如斯的堅持,關鍵是在修行中尋求天主的旨意,把思念歸向單一純正進而作出行動,我心想在現實生活中這是奢望嗎?無論如何,我總要誠心 (斐1:18)、放心大膽 (斐1:20),按照上主所希望的努力去幹,在任何事上必不會蒙羞,且最終能獲得解救。

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不能答辯 (路14:6)

今天的《讀經一》是我喜愛的禱詞,就是保祿宗徒為斐理伯人祈求:「願你們的愛德日漸增長,滿渥真知識和各種識見,使你們能辨別卓絕之事,為叫你們直到基督的日子,常是潔淨無瑕的」(斐1:9-10)。我絕對需要保祿宗徒的代禱!

我無緣無固被牽涉在一宗爭權事件中,人事部在下午突然召叫我,要求我答應把其中一名每星期只工作兩天的 part-timer 轉到籌款部工作,至於餘下的兩名 part-timers,我可以選擇把其中一人轉為合約員工及相應增長工時。我起初認為總工時維持不變對運作沒有負面影響,只提醒人事部要先徵詢將要調職和要增長工時的兩位員工的同意,身為部門主管我願意尊重協會的決定。在傾談間我意識到原來一切都是 Michael 的分化手段,難怪籌款部的三位女子向他投懷送抱,為求各自擴張勢力,而 Mary 身為部門經理看管著三位全職及至少十位 part-timers,現竟缺乏人手,遂向我的員工打注意。其實 Mary 的處境我也了解,亦不介意幫忙,但不明白她為何要向人事部抱怨說所有「優質」的 part-timers 都被我霸佔了。我默然不語,沒有答辯,一笑置之,因為人事部有否搬弄是非我不清楚。我甘願把一切留待兩位 part-timers 決定,只渴求來自天上的恩寵與平安。

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

聖猶達

我已連續兩晚睡得不好,今早雖然能如願依時到聖猶達堂參與感恩祭,但是我的魂魄不知飄往那裡去了。我走到二樓聖堂將近7:15但燈還未亮,我見有兩位信徒在祈禱,心想難道是瞻禮正日是沒有晨早彌撒的嗎?接著見到有一位信友祈禱完畢正要離開,我便走上前欲向她詢問彌撒時間,可是她看不見我,另一位信友也相繼離開,他也低著頭沒有注視我。我唯有站在領洗池側,呆望著祭台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間我聽到有聲音介紹聖西滿及聖猶達宗徒,我細心靜聽一陣子,才意識到感恩祭正在上一層的小聖堂舉行,我的心就是完全的遲頓,很可怕。在彌撒後,我曾兩次聽到金神父的聲音,但當我回頭卻看不見人,可能這「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詠19:4)。

金神父在講道中提及教會訂今天是聖西滿及聖猶達的慶日,因為這兩位宗徒的關係密切,我不期然想起耶穌派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外傳教,難道當時的配搭是熱誠者西滿與雅各伯的兄弟猶達? 思前想後令我增添多一重的迷茫,突然間我聽見金神父在說:「縱使聖經對宗徒的行事沒有詳細的記述,他們一同被建築,成為(教會的)基石… 也再次提醒我要依靠著基督,因著聖神,務要成為天主的住所。

St. Jude, help of the hopeless, pray for us.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主,請給我們開門罷! (瑪13:25)

今早的氣温驟降,又吹著大風,眼睛被頭髮蔽蓋著,我差點兒連前路也看不清,我走到協會門口,管理員陳先生慣常為我開門,大家簡單地打了一個招呼,這是我們每天都會作的事情。在我向前走之際,陳先生突然對我說:「我沒有妳的煩惱。」我以為自己聽錯了遂停下來,陳先生再複述一次,我示意不明白,他便指著他的頭,可是我仍然不明白,他便對我說:「我的『地中海』不會給我這煩惱」,我即時笑了出來,原來我在路上狼狽不堪的神態,披頭散髮的樣子他全看在眼裡。陳先生明顯的不只在人眼前才作服事,他是以誠實的心,「甘心服事,好像服事主,而非服事人」(弗6:7)。

我也想… 或許我在這兩天臉上沒有笑容,陳先生才對我幽默一番。其實,我在工作上的唯一煩惱是等,Michael 永不會答覆我的電郵。這也好,我可以處理我的私人事務,中午我到了公進社買書遇上 Christina,原來她剛覓得一份全職的工作,這必定是天主的眷顧,她還相約我一起參與避靜。下班後,我造訪寵物店想找一間合適的狗屋給老虎狗,今天我走了很多路,很倦…很倦,所以決定今晚不帶狗狗上街,希望早點睡覺明早能準時參與感恩祭!

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可惡懶惰的僕人

終於過了討厭的星期二,對於 management meeting 我已懂得應付沒有多大壓力,遺憾的是今天下午 Michael 召開每月一次的 department meeting,在整整一個小時的會議中〔除了籌款部的兩名女子外〕沒有人渺Michael一眼,我聽見他不斷吹噓上半年度的成績,陳述下半年的宏大意願,要與立法局議員打交道、邀請名人名星作宣傳之類,我早已斷定他所宣傳和倡議的一切都是求一己的光榮、也有「車大炮」之嫌。他更背著良心分享說:在協會工作是他一生中工作最稱心、與同事們合作最愉快的機構,我即時感覺嘔心,也肯定世間上的確有「擘大眼講大話」而面不改容的人。直至部門經理發言時,我被迫要滙報籌劃中的議案,竟忍不著對眾人說:「我不想空口講白話,數月來多次要求的配套設施沒有一項對現,如:每月定額捐款人資料數據庫、Pay-pal會員登記/續會網頁,義工/單次捐款資料,我唔知頭唔知路,又怎樣作推廣呢?」 Michael 當然面黑黑,我卻懶理,只要向他表明不可奢望我部門的業績可以持續增長。

今天的《讀經一》談論婚姻的神聖,以此比擬基督和教會之間的奧祕,「作妻子的,應當服從自己的丈夫,如同服從主一樣」(弗5:22),「作丈夫的,應該愛妻子,如同基督愛了教會,並為她捨棄了自己」(弗5:25),我深信一個稱職的丈夫不會貿貿然幻想自己是韋小寶吧!可笑的是,Michael 竟自比韋小寶被我們三人同時聽到。大家遂談論他何來有七個老婆,我只數算數出三個會向他投懷送抱的籌款部奇女子,接著有人答說若然加上他的秘書和三位經理就剛好夠七個了,我即時回應說:「簡直想創佢個心,他有老婆的,不計我在內就有七個了…」所謂見微知著,「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義的,在大事上也不義」(路16:10),我這位自稱是基督徒的老闆,我要把他比作什麼呢?

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要說感恩的話 (弗5:4)

我今天的情緒有點起伏,不斷思考假如我當年沒有到訪聖若望拉脫朗大殿、沒有報讀慕道班、沒有領洗,我的生活會有不同嗎? 我清楚知道我的信德依然被那一次如幻似真的經歷所束縛著,摸不清的感覺很可怕,令我舉步維艱!

此外,我亦收到一位陌生人士的facebook 邀請,她是在網上搜尋時無意發現了我的網誌,也對我記述有關協會的事感興趣。她的詢間令我記起在寫網誌的初期,朋友們每天追看 Arise-and-Go想多了解CoCo在協會的病況,也憂慮我在 CoCo離去後會一蹶不振,我可以從容地由黑暗中走出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及至我要在這傷心地工作,大家都不約而同認定這是天主的安排,我的確很感恩,特別是有機會重遇所有曾經醫治過 CoCo 的獸醫,讓我能真實地與他們再次建立互信的關係,這是極寶貴的經驗,是修和的實踐。

無奈天下烏鴉一樣黑,協會的運作就如天國未盡圓滿,我在失意時會抱著有一日過一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幹下去。我期盼往後在協會的日子,我的行為能「合乎聖徒的身分」,免除「不潔和貪婪之事」(弗5:3),每天的生活要像光明之子一樣,「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弗4:32)。《福音》講述耶穌治癒了一位為病魔纏繞十八年的駝背婦女,令她能再次昂首挺胸,重拾人性的尊嚴,我也祈求天主能看顧所有曾被遺棄的動物,讓牠們忘記從前坎苛的經歷,重新振作起來,努力地生活下去。

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謙遜的稅吏

戴神父在感恩祭講道中以「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路18:10) 來開始,然後說笑眼前到聖堂祈禱的人慶幸不只兩個人」,一個很簡單的開場白卻令我思考到這是福傳的成果 (不只兩個人)。神父接著說道,在《福音》讀經的首句最近作了修改更切合原文「自命清高、藐視他人」的意思。回家後我立刻翻閱一本在這兩、三年間購買的思高版中文聖經,發現與禮儀小冊子的譯本似乎是一模一樣,即「耶穌也向幾個自充為義人,而輕視他人的人,設了這個比喻」(路18:9)。之後我揭閱另一本中文聖經,這是我小學時代已擁有的珍藏,而現今的譯本與當年無異,我猜想是禮儀小冊子已更正選用聖經原文吧!

我已多年沒有揭閱這本聖經,原來內裡夾了一張紙,上面我寫了幾點有關福傳的筆記:包括:福傳是愛德的表現、是基督徒的職責;福傳是甚麼?是由基督耶穌啟示得來的,還有(迦1:11,12)… 看到這裡我突然感覺事有蹺蹊,便立即看看聖經原文,這是保祿宗徒的宣講,他說:「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所宣講的福音,並不是由人而來的,因為,我不是由人得來的,也不是由人學來的,而是由耶穌基督的啟示得來的」(迦1:11-12)。我遂想起日前在方濟慶日寫下的感想,其實我早已認識這章節,只是忘記罷了!

還記得戴神父在講道中告訴我們,這三個星期的福音讀經都是有關祈禱,十個癩病人是感恩的祈禱、寡婦與判官是持續不斷的祈禱、今天法利塞人和稅吏的比喻是講述祈禱的內容和重要性。我們祈禱時應學習法利塞人要先感謝天主,也要像稅吏誠心向上主懺悔,承認祂是救世主,求主垂憐,而感恩祭的安排也以此為根據,在劃十字聖號後便是懺悔禮。但我依然有一點不明白的地方,為何耶穌說「這人下去,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路18:14)? 禮儀小冊子的譯本是「這稅吏回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人」。稅吏在返抵家中才成了正義的人。難道謙遜的稅吏曾作了一些改變,在路上幹了一些事情,天主「及後」才高舉了他?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三等公民

最近聽聞有些憤世疾族的青年人自稱為「三等公民」,他們感覺被社會忽視了,已淪為三等。在另一邊廂有些年長的朋友也認同現今的年青人是典型的「三等公民」,只顧「等食、等玩、等訓 (睡覺)」,為求搵快錢、懶惰成性。原來詞一樣而意不同,忽視與鄙視真是大相逕庭,也提醒我不可盲從空喊口號,「而中了人的陰謀,陷於引入荒謬的詭計」(弗4:4),尋求共識反而深化了彼此間的分岐,禍哉。

在《讀經一》中保祿宗徒鼓勵我們們要作成全的聖徒,各盡其職,在愛德中持守真理將基督的身體 (是指在世的教會嗎?) 建立起來。我們要「達到基督圓滿年齡的程度」(弗4:13) 就當好好省察,回頭改過。不然的話,我們這不會結果實的無花果樹,就成了真正的「三等公民」,最終會被上主砍掉。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當作什麼?

昨晚我突然打算在 facebook 新增一個戶口,遂找尋 arise and go,竟發現這名稱已登記,戶口是屬於三位印度裔紐西蘭籍的少女,她們 (drummer)喜愛打鼓,受著掃祿歸化的章節「你起來進城去 (arise, and go to the city),必有人告訴你當作什麼」(宗9:6) 所觸動,便以arise and go命名。我是在保祿慶年開始那天寫網誌,在慶年結束那天在facebook 開戶,這一切都不是我刻意的安排,我也從不知曉掃祿在住大馬士革的路上遇上復活主,主耶穌召叫他的話就是 arise and go。我選用arise and go 為網誌的標題,因為這是耶穌在行醫治神蹟後的常用指令「起來行走罷」。掃祿在歸化後漸漸洞悉他的職責是要向外邦人傳福音,我又當作什麼呢? 今天的《讀經一》給我一點啟示「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弗4:4),這希望就是與主耶穌、與教會合而為一,我們「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弗4:5-6),我們的行動務要與所受的寵召相稱,「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弗4:1-3),要攀登上主的聖山真不容易。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分裂是反對的標記?

今天的《福音》很值得思考,耶穌原來不是給地上送和平,「而是來送分裂」(路12:51),「父親反對兒子,兒子反對父親;母親反對女兒,女兒反對母親;婆母反對兒媳,兒媳反對婆母」(路12:53)。為何耶穌要引起世間的衝突呢?祂為何要把火投在地上,且切望燃燒能洗淨我們,這事怎能成就呢? 慶幸昨天吳神父在課堂上曾講論「分裂」,大家若細看《創世紀》的開首將發現天主是以「分裂」來創造天地萬物…

第一天: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有光為「晝」,無光為「夜」。
第二天:(1)天主將水分開!(2) 之後造了穹蒼,吳神父說穹蒼仿如圓頂帳幕用以遮蓋大地,猶太人相信帳幕上面有閘口,閘口開了便下雨,無論如何天主看了認為好。這是天主的第一次讚好!
第三天(1) 天主將水與旱地分開,稱旱地為「陸地」,稱水匯合處為「海洋」。天主看了認為好。這是天主的第二次讚好!(2) 天主要土地出生青草,結種子的蔬菜和樹木,事就這樣成了,天主看了認為好。這是天主的第三次讚好!
第四天天主造了不同光體以分別明與暗、晝與夜。天主看了認為好。這是天主的第四次讚好!
第五天:天主造了水中的蠕動生物和天空中的飛鳥,看見他們各按其類,天主看了認為好。這是天主的第五次讚好!
第六天:(1) 天主造了地上的生物、走獸、爬蟲,看見他們各按其類,天主看了認為好。這是天主的第六次讚好!(2)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而造成 (是分裂),再祝福他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萬物。天主認為樣樣都很好。這是天主的第七次讚好!

天主對首兩次「分開」–【把光分隔、將水分開】 – 並沒有讚好。一方面是本體沒有改變 (依然是光和水),而更重要的是這「分開」沒有產生果效。對於有建設性的「分開」,讓天主的計劃得以開展步向圓滿,天主才會讚好。「天主看了認為好」共出現過七次 (創1:8; 10; 12; 18; 21; 25; 31)。

由《創世紀》轉到今天的《讀經一》(弗3:14-21),縱使上主的愛是遠超人所能知曉,上天下地的一切家族都是由他而得名,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不難感受到天主的愛是何等的「廣、闊、高、深」(弗3:18),我們都要在天父面前屈膝,求他依照他豐富的光榮,藉著他的聖神,以大能堅固在祂內的人,並使基督因著我們的信德,住在我們心中,叫我們在愛德上根深蒂固,奠定基礎。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福音的僕役 (弗3:7)

今早我走到診症室竟遇上林祖明神文,他穿上了聖保祿的 Polo恤,令我一眼便發現了他,狼狗「孖寶」的耳朶發炎,神父遂帶牠來醫治。我與神文傾談了一陣子問及「孖寶」的身世,原來「孖寶」的職責是協助看守修院,神父是在七年前從狗場購買牠的,當時「孖寶」已一歲多。即使神父曾強調「孖寶」不是一頭寵物狗,我卻深深感受到不管「孖寶」的身份是否如奴僕般僅為修院服務,主人並沒有輕視牠,且十分鍾愛牠,更親自陪同牠來看病,這是那裡來的福氣,我也渴望成為天主的守門狗。

我在中午參與聖經班,吳神父講述《讀經一》厄弗所書3:2-12,保祿宗徒在今天的讀經中宣講他的傳教內容,也向厄弗所人解釋他的職責是作福音的僕役。保祿雖然未曾與耶穌一起生活過,他對基督奧秘的了解是完全憑藉主耶穌啟示給他的經驗 (大馬士革),因此他清楚在《舊約》中不斷提及天主的恩寵、得救的道理是不局限於猶太人,也包括外邦人的,大家同是奧體的一部份,「這奧秘就是:外邦人藉著福音在基督耶穌內與猶太人同為承繼人,同為一身,同為恩許的分享人」(弗3:6)。

吳神父叫我們思考各自的外邦人是誰,誰人需要我們的關顧呢?我心想可以是動物嗎?因為我記起林神父在先前詢問我在那一樓層工作,我回應時直言我只是合約員工前途未明,神父鼓勵我說:「最重要的是妳喜愛牠們」。當刻我有點無言以對,因為我並不是對所有狗狗都一視同仁,人與狗的關係有如人際關係,相認相交要講緣份,彼此能夠溝通、願意付出、在信賴中感情才能慢慢增長。話雖如此,我該「放心大膽地懷著依恃之心」(弗3:12),不斷找尋上主的旨意,並盡力踐行。

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腰束起,把燈點著(路12:35)

我在這兩天不斷思考傳教節的見聞,還記得在往大球場的路上,我聽到一位教友說:「我只想看看千人共祭是怎樣的一回事…」噢,她的意向多清晰!是我要求過高嗎?

方濟會伍修士在 facebook 中對這慶典讚口不絕,既簡潔又有人情味云,亦有神職人員回應場面感動。作為一個教友,我不習慣雙語彌撒,感覺是冗長,主教在講道中沒有闡釋聖言,於我來說是欠缺。我也注意到另一面,神父們在席間低著頭打瞌睡、醒著的熱到要以禮儀小冊子撥扇、執事在恭讀福音時竟把耶穌「動了慈心」讀成「動了恩心」、也有教友穿上短裙涼鞋獻上福音書… 這一切一切我從沒有在堂區的主日彌撒中經驗過。我也在無意中發現 Roger與聖經協會中人在感恩祭進行間手舞足蹈,遂拍下他們興高采烈的一刻放在 Roger 的 wall上,他回應說這是一個「集合了多方面的見證及提醒大會」。或許,上主只要求我醒寤,束上腰把燈點著,等待主人回來為他開門,看見人家不妥當的地方是對自己的警戒。求主幫助我常常樂意履行你的旨意,誠心誠意地事奉你,也以你的聖寵淨化我,使我手潔心清地事奉你。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加意提防 (弟後4:15)

今天是聖路加慶日,路加生於外教家庭,在皈依後追隨保祿宗徒傳教,他以宣講和著作,向世人揭示了上主慈愛的奧蹟。在《保祿書信》甚至是整部《聖經》中,記述路加的地方只有三處,包括《哥羅森書》四章十四節,保祿稱呼路加為「親愛的醫生路加」,《費肋孟書》也曾提及路加,我們得知他是保祿的合作者,其餘的一次就是今天的《讀經一》「只有路加同我在一起」(弟後4:11),當時保祿已屆暮年被囚於羅馬,只有路加陪伴在側,可見路加言聽計從對保祿不離不棄,有此知己,夫復何求。

我也發現三處描述路加的章節,亦同時提及另一個人,他就是德瑪斯(Demas)。可惜,「德瑪斯因愛現世,已離棄我(保祿)到得撒洛尼去了」(弟後4:10)。在2008年朝聖時吳神父曾解說過這章節,他說「愛現世」即是為了金錢的緣固而捨棄保祿不顧。連保祿宗徒也不慎揀選了一個半假不真的合作伙伴,保祿也因銅匠亞歷山大而受了許多苦。對於這些曾傷害他、虛偽不實的人們,保祿阻擋不了,惟有規勸愛徒弟茂德「這人你也要加意提防」(弟後4:15),儘管順逆務必宣講真道。

我本想在此收筆,但突想起今早在課堂上吳神父講論《瑪竇福音》第十六章,有關「邪惡淫亂的世代要求徵兆,但除了約納先知的徵兆外,必不給它其他的徵兆」的訓誨,神父解說這喻意不等同十二章《約納的徵兆》,即約納曾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主耶穌也要在地裡三天三夜,這趟不是復活的預示。在第十六章,耶穌叫我們不要執迷不悟,法利塞人終日陷於潔與不潔的褊狹思想中,仿如約納認為異民不堪當領受上主的恩寵,故逃之夭夭不願向他們宣講福音,也不希望他們得救一樣。小人固然可惡,「加意提防」(弟後4:15) 是被動的行為,或許在保護自己之餘,我們也應毋忘效法路加和保祿主動走向異民體察他們的需要,進而轉化他們。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不斷祈禱

我在兩天前收到范神父的電話,他請我幫忙在網上尋找培特辣 (Petra) 的資料,在搜尋一番後才知道這地方是電影「聖戰奇兵」的取景地點,也可能是《舊約》中梅瑟出谷後「撃石出水」的地方 (出17:7),意想不到的是我對納巴泰人(Nabataeans) 多了一點認識。原來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一群阿拉伯遊牧民族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進入今日的約旦和南敘利亞境內,這民族就是納巴泰人,培特辣是他們的首都。

今天在感恩祭後,我再次揭閱聖經時發現《讀經一》正是「撃石出水」的延續,於我來說這也是培特辣的延續,故此特別注意以色列民與阿瑪肋克人作戰 (出17:8-13) 的描述,最有趣的一幕是當梅瑟雙手舉起,以色列就打勝仗。為了使梅瑟能持續舉起雙手,以民搬來一塊石頭來叫梅瑟坐下,也請來亞郎和胡爾一邊一個托著梅瑟的手直到日落,結果若蘇厄用刀劍打敗了阿瑪肋克人。這舊約故事提醒我要持守「所學和所信的事」 (弟後3:14),就如保祿宗徒在《讀經二》的敎導,「務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不變」(弟後4:2)。

戴神父在講道中囑咐我們留意《福音》中的最後一節,「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路18:8) 信德的教導其實是延續自上一個主日的主題,即醫治源自信德,這是上主恩寵,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成就。今個主日以「不義判官和寡婦的比喻」來講論信德與祈禱的關係,我們要不斷祈禱,就如寡婦日夜呼籲,不斷糾纏著判官,天主必定會幫助我們調校方向,讓我們的祈求慢慢得到潔淨,洞悉天主在我們身上的計劃,且能努力實踐上主的旨意,學懂交托和信賴天主。

我今天到大球場參與傳教節慶典,不計本堂神父,我第一位遇上的神父是在開幕短片中的吳岳清神父,接著見到金東周神父在眼前,情況就如在今年書展中的翻版。在領洗後我是第一次參加這類大型活動,這趟的傳教節令我十分失望,於我來說仿如「追星」,我著眼的只是一些我認識且尊敬的司鐸,誠心為他們祈禱,希望上主能不斷鼓勵和開導他們。我發現駱鏗祥神父,是因為他與金東周神父坐在一起,還有林祖明神父、葉定國神父、廖雅倫神父,至於修會神父我只認識兩位慈幼會神父 (斐林豐和馮定華神父)…也清楚看見不少神父在感恩祭中打呵欠、談笑風生、樞機又睡著了…

10月23日:有一位朋友看了我有關《讀經一》的分享後,向我闡釋了深一層的神學意義。原來梅瑟高舉雙手形如十字架,若蘇厄與異民戰鬥象徵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降臨」相助,梅瑟雙手持續高舉,與寡婦日夜呼籲,不斷糾纏著判官相應,也與《讀經二》相符,祈禱若能持之以恒,上主必會俯聽,且親臨輔助!

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

如何發言?

我曾多次聽過教友們分享說,他們會把祈禱意向先寫在紙上,慎防在祈禱時忘記「報告」,我不明白為何要這樣作,卻又不敢問。早前在感恩祭中,神父請求信眾為某事向天父祈禱,其實神父絕無強迫的成份,但我竟親耳聽到座在我旁邊的一位女士埋怨說:「!又多了一件事要禱告」,祈禱對她來說難道是負擔? 在今天的《讀經一》中,保祿宗徒在祈禱中不斷為信眾感謝天主,也在祈禱中記念他們。「感謝」和「記念」正正是祈禱的靈魂,上主必看見我們心中的思念和洞悉我們對祂虔敬的程度,遂「把智慧和啟示的神恩,賜給我們,並光照我們心靈的眼目,為叫我們認清祂的寵召有什麼希望」(弗1:17-18)。祈禱是我們親近天主的時刻,猶如對簿公堂,只要我們在人前承認主耶穌,「我們不要思慮怎樣申辯,或說什麼話,因為在那個時刻,聖神必要教給我們應說的話」(路12:11-12)。

明天是 Sister Mary MacKillop 封聖的日子,我答應了在澳洲的梁加恩神父一起收看網上直播,並齊心祈禱,剛發現與明天教區傳教節慶典撞了時間...
www.dailytelegraph.com.au/specials/mary-mackillop

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你們不要害怕!(路12:7)

今早同事們怨聲載道,因為「麥兜」正式頒佈了通諭重申在「動物園」工作要準時上班、衣著要 smart attire,嚴禁穿著牛仔褲和短褲,累積兩年以上的有薪年假要儘快行使,而最後的一點是不能在 facebook、twitter、或其他公開資訊的媒體披露「動物園」的內部事宜,違者處死 (撤職)。我可以選擇刪除或修改網誌上有關的內容,但我決定不會作,因為天主的「足印」是無價的。我與「動物園」拉上關係始於鬆獅狗 CoCo 患病,今天正是CoCo 離世兩周年的紀念日,「我寫了,就寫了」(若19:22),問心無愧又何懼之有。我也深信上主「愛護正義和公理,他的慈愛瀰漫大地」(詠33:5),耶穌在今天的《福音》不是教導我們說:「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路12:2),不懂聖經的人若然不明白我寫甚麼,這是等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教而後善

今天我很疲累,腦袋本是遲頓不靈的,恭讀今天的《福音》卻給我不寒而慄的感覺 (路11:47-54),耶穌重申上主的話,告戒要向這一代人追討自創世以來眾先知所流的血,原因是以色列民的祖先殺死了先知,為掩飾罪行雖曾為先知們修建墳墓,但實質卻沒有悔意;世代過去,經師們及法利塞黨人重施固技,不僅要找機會陷害主耶穌和他的門徒,他們不配受教,也不讓他人獲得開導,這是耶穌嚴厲斥責這些假善人的由來。或許,對於一些教而不善、永遠違規犯罪,又往往使人跌倒的人,我們能作的實在極之有限,天主向他們討回公道是無可奈何的事。

所謂「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而不善」,期盼我是「教而後善」的一群。我深信真誠跟隨基督的人,天主必賜與他們各種屬神的祝福,助他們步向聖潔無瑕。憑藉主耶穌的犧牲,世人獲得了救贖,和罪過的赦免,「天主豐厚地把這恩寵傾注在我們身上,賜與我們各種智慧和明達」(弗 1:8),恩寵與平安 (弗 1:2)。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放下心頭大石

保祿宗徒在《讀經一》教導說:「本性私慾的作為是顯而易見的」(迦5:19),而我在這兩天的確沒有隨從聖神的引導而行事,Debbie 和 Vicky 不約而同地在今天點出了我的弊病,使我醒覺我把該作的事情忽略了。今早 Debbie 不經意地向我提及昨天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我正與一名銷售郵資機 (franking machine) 的推廣員通電話,大家談到郵資機的售價,那位推廣員曾兩度回應我說郵資機是萬多元一部,由於她不願意透露實際價錢,我遂變得不耐煩問道:「究竟是一萬頭還是一萬尾? 兩者有很大分別噢!」Debbie 認為我有點兒「寸」,與平時的我不一樣。之後,大家談起明天 Department Lunch 的安排,我只冷冷的說:「若然老虎狗有不測,我明天會放假…」及後我才知道自己牛頭唔搭馬咀,根本心不在焉!接著又急忙走到手術室去探望老虎狗,路過時被Vicky 捉著,追問我何時會回覆她的電郵,我的答覆是「讓我先看看老虎狗朋友,若然牠沒有大礙,我會立刻回覆妳」,我見她一面無奈但並沒有理會她。我就是如此任性,要糾正我這錯謬的行為也不容易,只希望我不會再給予他人「不堪負荷的重擔」(路11:46)。其實我耽擱了的事情何止這兩、三件事,慶幸由我知道老虎狗的眼部潰瘍已十分嚴重、Dr Gillian 迫令要幹手術、直至手術完成只是短短的兩天,不然的話我將變成「不顯露的墳墓,人在上面行走,也不知道」(路11:44)。

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

不可拘泥外表

星期二是會議日,在會議結束前 Sandy 突然重申所有員工在辦公室不可穿著牛仔褲 (blue jean),更叮囑所有部門主管要告知有關下屬這已實施多年的規條,我乖乖地照辦了,但心裡仍然有些疑問。我慣常穿著cargo pants上班,這是容許的嗎? 黑色、紅色、白色...的牛仔褲又可以穿著嗎? 也有同事們反問我sports pants,甚至熱褲是否在禁制之列? 上衣沒有限制吧?我一時間無言以對!我返到家中翻閱今天的讀經,天主竟在我下班後才遲遲啟示給我。耶穌在《福音》中痛責法利塞人和法學士說:「你們法利塞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心中卻滿是劫奪與邪惡。糊塗人哪!那造外面的,不是也造了裡面嗎?」(路11:39-40) 歸根究底,我們不可拘守外表而忽略了內心的修行。在耶穌基督內,「唯有以愛德行事的信德,纔算什麼」(迦5:6)

2010年10月11日星期一

邪惡的世代 (路11:29)

我昨天收到羅修士 (Ignatius) 的 facebook 交友邀請,在確認邀請後發現修士上載了教區主日讀經的海報介紹,這海報在海星堂也有張貼,我起初只感覺這海報未能突顯常年期第28週的教導,並沒有把這事記在心上。昨晚再次遇上這海報,人們回應讚好,我忍不著留言問道:「痳瘋病人是破子嗎? 為何他們在治癒後要把拐杖棄掉?」羅國輝神父曾留言:「 This sickness causes 」及後刪除了,我心有不甘認為痳瘋病不等同瘸腿,於是留言直斥這海報有誤導成分,我相信修士必定悔恨 add 了我這個朋友。其實,我也有點後悔接受了修士的交友邀請,因為我要被迫看一些我討厭的神父分享,「這一世代是一邪惡的世代」(路11:29)。

在《福音》中,耶穌責斥要求徵兆的人 (路11:29-32),我不用看見啞吧說話,「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瑪11:5),我只祈求上主不要我每天看著這些不倫不類的神父分享,我已是有福的人,我必誠心頌揚天主!

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

耶和華見證人

我今早到海星堂參與10:30感恩祭,在橫過馬路時突然感覺驚怕和膽怯,教堂正在眼前之際我才洞悉自己的不堪當。在這兩年間,我在參與主日彌撒前都會預先細讀有關的聖經章節,這星期我卻沒有作,連要恭讀甚麼章節也不清楚,原因只是躲懶,今天的警醒很嚇人,禍哉!

戴神父在講道中與我們一起反思《讀經一》(阿蘭王的軍長納阿曼) 與《福音》(十個癩病人) 的故事,兩者相同之處有三點:(1)癩病 (即痳瘋病) 奇蹟地得到治癒;(2)兩個外邦人都懷著感恩的心承認上主、讚美祂;(3) 治癒是信德的果效。上主不僅醫治了納阿曼與那位撒瑪黎雅的癩病人,他們的肉體獲得痊癒之餘,心靈也被釋放完全潔淨了。戴神父強調醫治的神蹟是天主的憐憫,也是天主的恩寵。所以,獲得治癒的人應先感謝天主,人若能由衷地作出感謝的行動,歸光榮於天主父,這就是信德的表現,因此經上記載說「你的信德救了你」(路17:19)。神父輕描淡寫地帶出神蹟、感恩和信德的微妙關係,令我茅塞頓開。

我早前答應了 Becky 和 Maria 要參與堂區在柴灣公園舉行的福傳活動,只知道公園座落在地鐵站的D出口,有天橋直達。我走在天橋上遇見有基督徒在派發單張,誤以為是堂區的工作人員遂想向他們查詢活動的地點,及後發覺是基督新教的朋友在宣教,我於是開始廻避他們,可是最終也逃不了,與其中一位青年人談起信仰來。我直言我是天主教徒,而對方表明他是屬於「耶和華見證人」的基督徒,更單刀直入問我是否每天有誦唸《主禱文》(即《天主經》),我承認後他便要我解釋經文中的「願祢的國來臨」有何理解?我說這是標誌著我們期待主耶穌的再來,天國的實現。在言談間我曾論及天國在耶穌死時,通往天堂的門已被打開了,天國到臨了人間可是尚未圓滿。這人立刻說我的「道理」沒有聖經根據,我再解說主耶穌在死時和死後的奇異景象,如巖石崩裂,地動山搖已是證明。這位宣教的朋友不知如何駁斥我便轉了話題與我「分享」經文中的另一句:「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我的解讀是要明瞭天主派遣給我的使命,努力遵行祂的旨意,一天比一天更接近天國。我從他面上的表情得知我的理解與他們教會的訓導大相逕庭,他向我說了一些我不明白的教理 (似乎是人在死後才能步向天國),我惟有反問他「你相信在祈禱中上主向你的啟示,還是人家對聖經的演繹?」他最後邀請我參加他們的聚會,讓資深的傳道人與我「分享」聖經,我只留下電郵便離開了,而他送贈了兩本刊物(見圖)給我。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掃墓

大清早的一場大雨把我吵醒了,因昨天調了假期今天要上班,加上答應了家人下午要掃墓,我便決定提早起床先到街市購買幾束鮮花後才上班。同事們路過寒暄時,注意到我的桌上擺放了一束大大的鮮花都隨口說道「花兒很美、很香…」,但沒有人想過這是「拜山花」。之後,Debbie 詢問我會到那裡掃墓,我答說「柴灣天主教墳場」。當她知道我購買許多鮮花只為到訪一個墳場,感覺很出奇,我遂笑說:「我的所有親人都是『死埋一堆』」。

今趟走在黃土之上,我想起跑馬地天主教墳場門外的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也頓覺時間飛逝。從前我到這裡來只為探望弟弟,現在我要探望的人愈來愈多了。Chadwick 的墓地還未建有墓碑,我只能憑記憶走到他的墓前送上思念和祝福。埋葬在墓地裡的人有老有嫩,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卻「藉著對基督耶穌的信仰」(迦3:26) 現在聚在一起,「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迦3:28)。願主收納和保守這些「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他們) 更是有福的!」(路11:28)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義人因信德而生活 (迦3:11)

今天的讀經很深奧,我仍未能掌握箇中的道理,只知道基督徒不會因為盲從法律而成義。綜觀默守成規的人主要有兩類,第一類人是「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他們苦苦耕耘卻未能活出聖言的真諦 (包括我自己);另一類人則口說知曉、明白,但心裡並不認同,表面上幹了基督徒的本份,但內裡沒有基督徒的特質,他們容易在犯罪後故態復萌,招惹魔去復來的危險 (就如金毛狗 JoJo)。之後,我突然想起狼狗「孖寶」,牠肩負看守的職責,發現陌生人就得吠叫,牠對我不吠叫,另眼相看是信任的表現,卻又反映出牠沒有實踐誡命,根據今天《讀經一》的教導這類人是可咒罵的 (迦3:10),他們會因此而失掉天主的祝福嗎?

我下午放了假去探望老虎狗朋友,我在門外不用按門鈴牠已知道我到訪,平時不愛吠叫的牠竟吠過不停,狗狗的嗅覺真的如斯靈敏?老虎狗在花園與我相距至少100尺。我也習慣在離開前好好按撫老虎狗一番,若然我忘記與牠話別,當我在關上鐵閘的一刻,牠必狂吠不停似是罵我不辭而別,難道這是心靈感應? 或許,我們的態度和反應是否符合教導並不是最重要,在得到感召後能懂得作出適當旳回應,這才是真正具有信德的人。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玫瑰聖母紀念

《讀經一》選讀《宗徒大事錄》講述耶穌在升天後,宗徒與婦女們返回耶路撒冷,在晚餐廳的樓房中,眾人偕同聖母瑪利亞「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宗1: 14)。今天是紀念玫瑰聖母的慶日(Our Lady of the Rosary),我於晚上參與了玫瑰月的祈禱聚會,在誦唸每一端玫瑰經前,加插了讀經的環節,戴神父接著帶默想讓我們深入反思每端的內容,然後才誦唸玫瑰經。我在頌唱《聖母讚主曲》時淚流披面而自己毫不察覺,這特別的祈禱經歷我在生平中只是第二次遇上,首次發生於09年在慈幼彌撒中心參與的復活期禮儀。誦唸玫瑰經似乎已成為我的例行公事,我每天慣常在來攘往的街道上、在擠滿人的車廂內誦唸玫瑰經,但往往未能集中精神,成效有多少我開始質疑,今天的經驗催迫著我要作出改變。我也很懷念從前 CoCo 陪伴我一起唸玫瑰經的日子。

還記起在誦唸《歡喜一端》前戴神父默想天使加俾額爾對驚惶不安的瑪利亞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路1:30)。戴神父說「寵幸」是天主的恩寵,是祂的愛,我期盼所有蒙召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來自天上的寵幸,深信上主的承諾「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路1:37),如瑪利亞一樣能坐言起行,勇敢地回應上主的邀請。

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行為與福音的真理不合 (迦2:14)

今天我可以肯定的說「聖母進教者之佑會」的每日讀經,是抄錄自「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的網頁,有興趣的朋友可瀏覽一下我放在標題上的章節究竟變成了甚麼樣子。此外,倆者在《福音》讀經中同樣選用基督教的譯名,稱呼若翰洗者為約翰。這已是兩星期內第三次的錯誤,我想避而不談也不可以!

我對基督教譯名並不抗拒,如:梅瑟 (摩西 Moses)、白冷 (伯利恆 Bethlehem)…等。況且,今日的讀經講述保祿與伯多祿同樣肩負著傳揚福音的使命,保祿受上主的委派,要向未受割損的外邦人宣講福音,而伯多祿的對象則是猶太人,殊途而同歸。這也提醒我要認清天主賦予各人不同的恩寵,致力盡一己之職。在《福音》中,耶穌教導門徒應當怎樣祈禱 (路11:1-4),我剛發現《聖經辭典》的解釋很是有趣。若翰曾教導人們祈禱,他祈禱的方式極有可能是猶太人呼求「諸天降下義者」的禱詞。在耶穌的門徒中有幾位從前曾跟隨若翰洗者,他們有可能看見耶穌的祈禱與若翰的教導有不同的地方,因而作出了提問,耶穌便藉此機會啟示他們,口授了《天主經》來配合「時期屆滿」的精神。今天在聖經課堂上,吳神父說今天是博天娜修女的慶日,我心想不是昨天嗎? 卻私下向身邊的同學們查探,總不會如門徒們膽敢發問,這就是「行為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吧!

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傅天娜修女

今天是傅天娜修女 (St. Faustina Kowalska) 的慶日,原來她的瞻禮緊隨著聖方濟慶日,於我看來似乎有著微妙的關係。我曾在 2003年到訪傅天娜修女位於波蘭的修院,在那裡父親選購了一個聖達勉堂 (方濟) 十字架,當時我對「慈悲耶穌」的故事毫不在意。之後,朝聖團參觀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故鄉,我在教宗領洗的聖堂再次遇上了「慈悲耶穌」畫像,這畫像高七寸鑲嵌了精美的木框,竟是免費送贈予到訪者,我作了小小奉獻索取了一個 (見圖)。

今天的《福音》選讀瑪爾大和瑪利亞 (路10:38-42) 款待耶穌的故事,聽說傅天娜修女是一個熱愛祈禱,勤奮工作,服從長輩,且關懷貧苦者的人,她正正是瑪爾大和瑪利亞的完美混合體。所以,上主以恩寵召叫了傅天娜修女,決意將祂的聖子啟示給修女,讓她在神視中得見慈悲耶穌的顯現,要她在萬民中傳揚祂的慈悲。

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平淡的慶日

今天是聖方濟亞西西 (St. Francis of Assisi) 的紀念日,我一直期待可以在這特別的日子重臨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走到聖方濟的廣場上,渴望看見在聖像下擺滿了鮮花,十年前的景象能重現眼前,遺憾的是我的計劃被擱置了。留在香港也不打緊,可悲的是我今天沒有經歷過甚麼特別的事情。

回家後我迫自己再次閱讀今天的讀經,為求在網誌中記下一點東西,《福音》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路10:25-37) 的寓言 ,令我想起07年在聖地過帳棚節,在哭牆下參與大司祭祝福禮的情景,重看當年投稿《公教報》的那篇 朝聖分享,感覺有點不可思議,難怪當時的編輯 (黃先生) 致電與我傾談時,發現我只是一個領洗數年未曾修讀過神哲學,或是正統聖經課程的教友時,曾懷疑我投的是一篇「膳稿」。之後他與我分享說:「人們跟隨吳神父朝聖歸來總是對他的教導讚口不絕,在妳的身上我看見了他的功力…」 當時我心心不忿,編輯為何不稱讚我領悟力高呢? 若然時間能倒流,我或會理直氣壯說:「我不是由人得來的,也不是由人學來的,而是由耶穌基督的啟示得來的」(迦1:12),可惜我當時未曾閱讀過一篇《保祿書信》。話又說回來,我為何會因瑣碎事情而千千計較呢? 這是眼光短淺、有理不饒人嗎? 我的思、言、行為「是討人的喜愛,或是討天主的喜愛呢?」(迦1:10)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芥子的比喻

對於今天的讀經一《哈巴谷先知書》,我起初專注的只是這一節「義人必因他的信德而生活」(哈2:4),這也是《保祿書信》的要領;況且,主日《福音》恭讀的首句是「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路17:5),我不期然以為主日讀經的核心主題是講論「信德」。

在星期四的課堂上,盧神父以「信德 vs 迷信」為主幹來釋經,在談到芥子的比喻時同學們開始喋喋不休,有同學認為芥子的比喻是中國寓言「愚公移山」的另一個版本,我心想唯一相似的地方是信仰 (即移山的信念) 有可能是承襲自祖先,如亞巴郎信靠的是天主,以色列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是天主的恩賜,絕不是單憑後代的努力,這與愚公移山有明顯不同之處。 亦有同學解說芥子的種子很微小,然而宗徒們連這少許的信德也沒有,所以樹未能移到海裡。盧神父也儘量按照我們所能聽懂的,給我們講解,我的筆記雖然寫滿了字,但對於信德能改變世界這奧理我依然不明白,我們怎能把桑樹「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路17:6)?

戴神父的彌撒講道卻叫我們改變自己,也特別提醒我們,人們對主日福音的教導往往有著不同的理解,「表面上」有積極 (有信德甚麼都能成就) 或是消極 (無用的僕人,幹主人吩咐的事) 兩面,其實要獲取信德這恩賜,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改變自己的生活,神父勸勉我們在遇上困難、不明白的事情,要對上主信賴,聽從主耶穌的話去實踐,懷著祂的心神「束上腰伺候」(路17:8) 他人,也得祈求上主賜給我們「大能、愛德和慎重之神」(弟後1:7),接受祂所安排的一切,我們才能肖似天主;如此,天主自會賜予我們力量去叫桑樹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我也即時想起主耶穌的勸諭,「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天國」(瑪7:21)。

在這兩天裡,每當我反思芥子的比喻,總記起在納匝肋 (Nazareth) 的芥子 (種子) 有如粉末般細小,成長後的芥子樹的確比「一切蔬菜都大;並且長出大枝」,我也看見「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谷4: 32),感覺芥子是經歷了一些轉變。戴神父的講道令我歸於本位,我們是無法單憑自己的能力去攫取信德,要改變世界就必先改造自己,甘願成為一個無用的僕人,聽從上主吩咐去幹應做的事。再看主日讀經,感覺這兩節很有意思,「你寫出這神視,清楚地刻在版上,使人能流利誦讀。因為這神視有一定的時期,最後必要實現,決無欺詐;若遲延了,你應等待;它必定來,決不誤期」(哈2:2-3)。信德是人神關係的標記,仿如天主刻在各人生命中的烙印,不管是甜、酸、苦、辣,都能產生靈修的效果。只要我們都深信天主的許諾必會實現,在生命中經歷的一切都能引領我們朝向天國,這些痕跡正是基督徒的憑證。

「全能的天主,求你使我們藉著所領的聖體聖血,獲得飽飫和滋養,並被所領的聖事所轉化。」(領主後經)

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

粗心大意

昨天是聖女小德蘭慶日,今天則是紀念護守天使的日子,剛發現今天的《福音》與昨天選讀的章節,只是多了這一節,就是「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瑪18:10)。難道我「輕視」了我的護守天使?再想深一層,即使是我的主保聖人St. Agnes,我在一時間也記不清她的瞻禮是在1月的21日還是23日。其實我輕視了東西又何止這些呢? 早前我曾經在 facebook上問及今年帳棚節的舉行日子,我誤以為猶太人在贖罪節後便隨即搬進帳棚居往,由於沒有人答覆,我遂把這疑問擱置一旁。中午我與 Nina 路經柴灣道,在慈幼學校的對面馬路是一所國際學校,學校的天台榙有一個蓋上樹葉的帳棚 (見圖),又使我再次勾起一點點的思緒,還記起上星期日經過這裡時只見一個空架子,究竟一連要慶祝七天的帳棚節完結了嗎?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腐敗的世代

一個星期前聽聞梵蒂岡銀行涉嫌洗黑錢被調查,一筆2,300萬歐元的資金被查封。昨天知悉九龍塘某幼稚園舉辦「領洗速成班」,收費是每位學童$2,100,家長則是$3,200,以幫助學生在報讀小學一年班時較容易升讀「一條龍」天主教小學。天主教教區雖然即時澄清「慕道班」或「主日學」不會收費,卻難免影響了教會的名聲。數十年前的「麵粉」教友、近年的「龕位」教友、現在又多了「學額」教友,真的令人憂慮。家長們渴求子女能入讀名校,商家們乘機借地址、提供短期租樓、甚至以高價為客人覓求名校網的樓宇,一切都是發財門路,真想不到現竟發展到「慕道速成課程」。昨天晚上參與聖經課時,盧神父更透露早前發現有數位家長偽造領洗紙為學童申請入學,家長們挺而走險犯上刑事罪行,對子女必定做成負面影響。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父母不擇手段為子女謀求「幸福」,子女在耳濡目染下會否「有樣學樣」呢? 在《福音》中耶穌訓誨說:「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瑪 18:3)。當今的小孩子也不再是天真無邪、謙遜、誠實,還有誰能進入天國呢?

香港明愛正在銷售慈善奬券,每張HK$20,較往年HK$10一張加價100%,令不少教友、學生家長、善會會員感到惆悵,要向親友募捐就得加把勁了! 更有聞港島區有些堂區的主任司鐸要爭明愛奬券的銷售量第一,今天的《福音》講論「天國中誰最大」(瑪 18:1-5),真的很諷刺!希望樞機在今天堂區的退省中能轉化一些人...

十月一日是聖女小德蘭的慶日,她回歸父家已113年了,期盼主耶穌的這朵小白花,能將她的微小、慷慨大方…感染世人,讓更多人願意全然依賴天父,以度愛的生活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