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今天的讀經一《哈巴谷先知書》,我起初專注的只是這一節「義人必因他的信德而生活」(哈2:4),這也是《保祿書信》的要領;況且,主日《福音》恭讀的首句是「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路17:5),我不期然以為主日讀經的核心主題是講論「信德」。
在星期四的課堂上,盧神父以「信德 vs 迷信」為主幹來釋經,在談到芥子的比喻時同學們開始喋喋不休,有同學認為芥子的比喻是中國寓言「愚公移山」的另一個版本,我心想唯一相似的地方是信仰 (即移山的信念) 有可能是承襲自祖先,如亞巴郎信靠的是天主,以色列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是天主的恩賜,絕不是單憑後代的努力,這與愚公移山有明顯不同之處。 亦有同學解說芥子的種子很微小,然而宗徒們連這少許的信德也沒有,所以樹未能移到海裡。盧神父也儘量按照我們所能聽懂的,給我們講解,我的筆記雖然寫滿了字,但對於信德能改變世界這奧理我依然不明白,我們怎能把桑樹「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路17:6)?
戴神父的彌撒講道卻叫我們改變自己,也特別提醒我們,人們對主日福音的教導往往有著不同的理解,「表面上」有積極 (有信德甚麼都能成就) 或是消極 (無用的僕人,幹主人吩咐的事) 兩面,其實要獲取信德這恩賜,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改變自己的生活,神父勸勉我們在遇上困難、不明白的事情,要對上主信賴,聽從主耶穌的話去實踐,懷著祂的心神「束上腰伺候」(路17:8) 他人,也得祈求上主賜給我們「大能、愛德和慎重之神」(弟後1:7),接受祂所安排的一切,我們才能肖似天主;如此,天主自會賜予我們力量去叫桑樹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我也即時想起主耶穌的勸諭,「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天國」(瑪7:21)。
在這兩天裡,每當我反思芥子的比喻,總記起在納匝肋 (Nazareth) 的芥子 (種子) 有如粉末般細小,成長後的芥子樹的確比「一切蔬菜都大;並且長出大枝」,我也看見「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谷4: 32),感覺芥子是經歷了一些轉變。戴神父的講道令我歸於本位,我們是無法單憑自己的能力去攫取信德,要改變世界就必先改造自己,甘願成為一個無用的僕人,聽從上主吩咐去幹應做的事。再看主日讀經,感覺這兩節很有意思,「你寫出這神視,清楚地刻在版上,使人能流利誦讀。因為這神視有一定的時期,最後必要實現,決無欺詐;若遲延了,你應等待;它必定來,決不誤期」(哈2:2-3)。信德是人神關係的標記,仿如天主刻在各人生命中的烙印,不管是甜、酸、苦、辣,都能產生靈修的效果。只要我們都深信天主的許諾必會實現,在生命中經歷的一切都能引領我們朝向天國,這些痕跡正是基督徒的憑證。
「全能的天主,求你使我們藉著所領的聖體聖血,獲得飽飫和滋養,並被所領的聖事所轉化。」(領主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