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閱讀《讀經一》繼而看《福音》,讀到「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瑪13:4),我突然間心涼了一截笑起來,鵪鶉們終於沉冤得雪了。以色列民在曠野流浪的歲月吃盡了不少飛鳥,因為上主除降下「瑪納」也由海上吹來了鵪鶉,賜給以色列民肉食。在《福音》中風水輪流轉,飛鳥竟率先反擊把種子吃進肚子裡,真是出人意表且讓我領悟了一點道理!
我起初猜疑播種的人是否抱著漫不經心的態度去撒種呢? 心中卻湧出思緒叫我不可叵測或抱怨,人總是良莠不齊,除天主外誰能定斷?歸根究底撒種的工作完成了,即使有些種子喪失了生存的機會,不幸成了飛鳥的食糧,種子的犧牲實實在在地養活了飛鳥,總算有點貢獻吧?!收成「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瑪13:8),參差不一可能是天主的安排,猶如天降瑪納,每戶按人數多寡收歛,「那多收的,也沒有剩餘;那少收的,也沒有缺少」(出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