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應邀到一所跨國商業周刊面試,作為一個求職者我清楚要投其所好,我若然不是實話實說,或會增加聘用的機會,但話又說回來,這是我喜歡幹的工作嗎?我在這兩個月曾到過三所出版商面試,要把這夕陽行業轉營,管理層一致主張把傳統書刊電子化以減輕成本,惟沒有考慮在改變後,錢從何來?商家們仍願意每周花數萬元買一頁全版廣告?酒店、航空公司等客戶就此放棄嗎?在這個資訊泛濫的年代,讀者們願意繳付$800-$2,000一年的訂閱費用嗎?若以下載多寡來釐定收費又可行嗎?況且,這類以高收入知識分子為目標客戶的周刊,讀者有半數以上是長期客戶,平均年齡45歲以上,他們喜愛瀏覽網頁搜尋資料嗎?而最重要的是,社交媒體,網上傾銷並不是靈丹妙藥,要在這龐大的網上平台爭取「粉絲」互動,人力物力財力仍不可少。為何為商的不先探索一下客戶需要甚麼呢?世間機遇無數,不應把減省成本看作是成功的關鍵。
我寫下這事「原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因為這是我不得已的事」(格前9:16),就如天主的真道和喜訊要宣講一樣,白白地去作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