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經歷了前晚的徹夜難眠,身體在聖周五過度疲累,昨晚基本上完全熟睡,太不可思議了。剛參與逾越節守夜禮,陳樞機分享了禮儀讀經的要旨,由《創世紀》描繪天主創世,對照耶穌降生、苦難、死亡、復活,是要再次創造這個世界;及至亞巴郎獻子,顯示了他無比的信德,而天父亦以子作奉獻...... 提醒我們所有讀經都是幫助我們投入復活慶典。
樞機且分享在耶穌死後,傳統相信祂在復活前走到陰府,去尋找原祖父母,把他們帶出黑暗;如同耶穌在世時拯救亡羊,為所有在舊約中等待默西亞的人帶來新生命,同享永生。我們相信耶穌的死亡令聖母瑪利亞傷痛欲絕,她雖然在痛苦之中,仍滿懷信心等待主的復活,期待救贖的功效。宗徒們則害怕迫害相聚在一起,未看見光明。樞機邀請大家在慶祝復活前反思一下,我們現時狀態是聖母,還是宗徒的模樣?我是介乎兩者之間,既有恐懼,也有期待,只盼望「過了晚上,過了早晨。」「天主看了,認為好。」(創1)
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
我們是一家
昨晚是受盡煎熬的一夜,我起初以為在服食藥物後已沒有大礙,怎料當卧在床上,我每次轉身都經歷天旋地轉,即使閉著眼也感覺到暈眩,根本無法熟睡。
下午在參與救主受難禮儀時,梁神父分享一位教友的皈依歷程,他在痛苦中明認主。這人在中學時代接觸天主教,但不相信天主。他拒絕相信是因為天主若是全能全善的神,祂為何容許世間存在痛苦。及他後患上癌症,在病榻中他自責自己從前的放縱,期間他突然聽到回應,「不管你從前如何,我沒有放棄你」,心靈得以平伏,相信這聲音來自主,亦開始明白天主能用愛去改變痛苦,使人獲得永生。為此他報讀慕道班,進而領洗。
神父鼓勵我們將自己的痛苦作奉獻,透過參與在世的救恩行動,為自己、為他人帶來希望。若然我今夜仍未能攞脫天旋地轉,我會效法主耶穌在苦難中,「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希5:7),讓我理解親人在病患中的苦況。
下午在參與救主受難禮儀時,梁神父分享一位教友的皈依歷程,他在痛苦中明認主。這人在中學時代接觸天主教,但不相信天主。他拒絕相信是因為天主若是全能全善的神,祂為何容許世間存在痛苦。及他後患上癌症,在病榻中他自責自己從前的放縱,期間他突然聽到回應,「不管你從前如何,我沒有放棄你」,心靈得以平伏,相信這聲音來自主,亦開始明白天主能用愛去改變痛苦,使人獲得永生。為此他報讀慕道班,進而領洗。
神父鼓勵我們將自己的痛苦作奉獻,透過參與在世的救恩行動,為自己、為他人帶來希望。若然我今夜仍未能攞脫天旋地轉,我會效法主耶穌在苦難中,「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希5:7),讓我理解親人在病患中的苦況。
2018年3月29日星期四
死亡的恐懼
剛參與逾越節晚餐,讀經的這節「無論是人是牲畜都要殺死,對於埃及的眾神,我也要嚴加懲罰:我是上主」(谷12:12),令我深思,這是上主的懲罰嗎?
今早我一覺醒來尚未起床,突然看見天花在天旋地轉,完全不能自控,首次經驗這奇怪的眩暈,我十分驚恐,只懂大聲喊叫求助,金毛犬JoJo亦搭在床邊吠叫,慶幸Louis尚未出門上班。他替我塗了些藥油,我稍後安定下來。之後擔心這是中風的前兆,量過血壓高至172/112,我便服食了降血壓藥,立刻求診。醫生初步診斷是感冒前期或末期引發的耳水不平衡,至於高血壓有可能是驚慌所致,處方了感冒藥和止暈藥。可是我一整天單獨一人十分焦慮,畏怕那份無助的感覺。
馮神父在講道中論及耶穌的最後晚餐,對觀福音與若望福音陳述的重點雖不同,可歸納為兩個幅度。對觀福音的焦點是成聖體聖血,為紀念主;而若望則是為宗徒們洗腳,為我們立榜樣,及給我們一條新命令。這兩個幅度離不開「紀念」,但這紀念不僅是追憶。每台的彌撒標誌著耶穌為我們罪人捨生致命,此時此刻真實地重演和發生。我們要緊記學習耶穌去為他人幸福而服務,因主之名去奉獻,去犧牲;也要向所有受造物傳揚福音,即被派遣去實踐彼此相愛。我們在祈禱中建立與主的關係,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呈現這份關係,世界始獲得救贖,也就是神學。
我盼望在經歷今次無助的痛苦後,日後能克服眩暈的恐懼,即使死亡都要相信主復活,祂會為我帶來真正的生命。
今早我一覺醒來尚未起床,突然看見天花在天旋地轉,完全不能自控,首次經驗這奇怪的眩暈,我十分驚恐,只懂大聲喊叫求助,金毛犬JoJo亦搭在床邊吠叫,慶幸Louis尚未出門上班。他替我塗了些藥油,我稍後安定下來。之後擔心這是中風的前兆,量過血壓高至172/112,我便服食了降血壓藥,立刻求診。醫生初步診斷是感冒前期或末期引發的耳水不平衡,至於高血壓有可能是驚慌所致,處方了感冒藥和止暈藥。可是我一整天單獨一人十分焦慮,畏怕那份無助的感覺。
馮神父在講道中論及耶穌的最後晚餐,對觀福音與若望福音陳述的重點雖不同,可歸納為兩個幅度。對觀福音的焦點是成聖體聖血,為紀念主;而若望則是為宗徒們洗腳,為我們立榜樣,及給我們一條新命令。這兩個幅度離不開「紀念」,但這紀念不僅是追憶。每台的彌撒標誌著耶穌為我們罪人捨生致命,此時此刻真實地重演和發生。我們要緊記學習耶穌去為他人幸福而服務,因主之名去奉獻,去犧牲;也要向所有受造物傳揚福音,即被派遣去實踐彼此相愛。我們在祈禱中建立與主的關係,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呈現這份關係,世界始獲得救贖,也就是神學。
我盼望在經歷今次無助的痛苦後,日後能克服眩暈的恐懼,即使死亡都要相信主復活,祂會為我帶來真正的生命。
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
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2018年3月26日星期一
拉匝祿作證
今天是聖周一,福音講述伯達尼晚宴,我以往著眼於瑪利亞以名貴的香液來敷抹耶穌的腳,為安葬主預先作準備,還有依斯加略猶達斯的假情假意,聲稱香液是浪費,應把金錢施捨給窮人。今天我發現了另一重點,原來人們到臨宴會是想一睹耶穌復生的拉匝祿。經上記載「有許多猶太人為了拉匝祿的緣故,離開他們,而信從了耶穌。」(若12:11)拉匝祿的出現,成了司祭長的眼中釘,惹來殺生之禍。我相信拉匝祿並不畏怕,因為復生他的人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的話,「我,上主,因仁義召叫了你,我必提攜你,保護你,立你作人民的盟約,萬民的光明,為開啟盲人的眼目,從獄中領出被囚的人,從牢裡領出住在黑暗的人」(依42:6-7)。有默西亞作盾,他能鼓起勇氣,振作精神,為主作見證。
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
雞啼聲
今天是傳統的聖枝主日,即使我日前苦勸,我相信媽媽沒有參與彌撒,惟有在感恩祭後向服務員查詢,把剩下來的聖枝留一枝給媽媽。有了聖枝,可是媽媽並不領情,亦不清楚聖枝,以至耶穌苦難及復活的意義,仍然不斷埋怨一些瑣事。得知四姨媽確診患上腦退化,相隔短短數月已無法照顧自己。我們建議去探望她,媽媽漫不經心說清明節後才打算,她對自己的妹妹竟如斯狠心,箇中的原因可能是她的心中只有自己。
梁神父在講道中提醒我們在四旬期經過四十天的「整容」,是否更肖似基督?基督承受苦難、揑傷了的面容,是要我們相信祂是救世主。我們看見祂死亡,我們願意受苦,走進痛苦嗎?只要我們願意犧牲,企望復活,偕同主耶穌必有永生光照。
我們恭讀耶穌受難始末,我對耶穌預言伯多祿背主一段特別留神,「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這一夜裏,雞叫兩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谷14:30)。伯多祿斷言即使死也不會離棄耶穌,而事實上,當他第一次否認主時,雞啼了,伯多祿不以為意,再兩度否認主,接著第二次的雞啼聲才喚醒他。媽媽又何時才覺醒?
梁神父在講道中提醒我們在四旬期經過四十天的「整容」,是否更肖似基督?基督承受苦難、揑傷了的面容,是要我們相信祂是救世主。我們看見祂死亡,我們願意受苦,走進痛苦嗎?只要我們願意犧牲,企望復活,偕同主耶穌必有永生光照。
我們恭讀耶穌受難始末,我對耶穌預言伯多祿背主一段特別留神,「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這一夜裏,雞叫兩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谷14:30)。伯多祿斷言即使死也不會離棄耶穌,而事實上,當他第一次否認主時,雞啼了,伯多祿不以為意,再兩度否認主,接著第二次的雞啼聲才喚醒他。媽媽又何時才覺醒?
2018年3月24日星期六
2018年3月23日星期五
「驚慌四起!」(耶20:10)
今天股市經歷驚濤駭浪,乘接美國股市大跌,並與中國有可能爆發貿易戰,加上股王騰訊的大股東折讓8%配股減持2%,大市曾跌逾千點,成交突破2,800億,是港股歷史上第二大成交日。我自命經不起考驗,在低位沽出港交所,竟然跌市承接力仍強,絕對是有賣有買。我惟有慨歎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求主「從惡人的手中,救出了窮苦人的性命」(耶20:13)。
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
「永久的產業」(創17:8)
最近是股票的業績公布期,穩打穩紮的股票,業績良好符合預期,派息又增加,股價卻在公布後翌日開始大瀉,難道是要擊退小股民,迫他們於派息前離場?有說大戶趁好消息推高股價出貨,小股民接到火棒,縱使有派息收益也要賠錢。今天的讀經選讀《創世紀》,上主與亞巴郎及他的後裔立約,承諾要把客納罕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做永久的產業;我要作他們的天主。」(創17:8)從古至今,那有一個商家較天主更守信、更有良心,能以愛相待,真心與人分享他的產業?
2018年3月21日星期三
蒙蔽著
昨天的讀經有火蛇,今天的讀經有火窯,我怎樣才能得到光照,心靈達致淨化呢?
昨天午後我乘搭隧道巴士返家,等待超過十分鐘,車到達但只有企位。當時路面繁忙,巴士一直以龜速行駛,我清楚自己作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乘搭地下鐵路較佳,提醒自己日後要明智些。巴士內擠滿乘客,沿路又慢車,乘客可能未察覺巴士已到站,在油麻地及紅磡隧道口,分別有乘客在巴士啟動後嚷著要下車,司機隨即怒吼,責斥年青人沉迷玩手機而耽誤落車。之後,巴士穿過隧道到達維多利亞公園,有三成人士在這裡下車,車廂騰空了,我因而找到座位。就在我坐下的一刻,有一位男士抱著嬰孩在上層急走到車門,喊著要下車,在爭持之際,有一位腹大便便的太太由車廂上層慢條斯理地走下來。司機先生遂把車駛到一旁,請他們在前車門下車,免生危險。遇上這一而再,再而三的情景,車箱內的乘客也按捺不住,開始喧嚷,斥罵這怪家庭。
我容易受周遭人和事所擾亂,走歪了。「你們要站穩,不可再讓奴隸的軛束縛住你們」(迦5:1)。
昨天午後我乘搭隧道巴士返家,等待超過十分鐘,車到達但只有企位。當時路面繁忙,巴士一直以龜速行駛,我清楚自己作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乘搭地下鐵路較佳,提醒自己日後要明智些。巴士內擠滿乘客,沿路又慢車,乘客可能未察覺巴士已到站,在油麻地及紅磡隧道口,分別有乘客在巴士啟動後嚷著要下車,司機隨即怒吼,責斥年青人沉迷玩手機而耽誤落車。之後,巴士穿過隧道到達維多利亞公園,有三成人士在這裡下車,車廂騰空了,我因而找到座位。就在我坐下的一刻,有一位男士抱著嬰孩在上層急走到車門,喊著要下車,在爭持之際,有一位腹大便便的太太由車廂上層慢條斯理地走下來。司機先生遂把車駛到一旁,請他們在前車門下車,免生危險。遇上這一而再,再而三的情景,車箱內的乘客也按捺不住,開始喧嚷,斥罵這怪家庭。
我容易受周遭人和事所擾亂,走歪了。「你們要站穩,不可再讓奴隸的軛束縛住你們」(迦5:1)。
2018年3月20日星期二
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
2018年3月18日星期日
勇敢奉獻
今天的彌撒選用乙年讀經,讀經員起初措手不及,最終從容應對,非常專業。今天是四旬期第五主日,標誌著耶穌面對受難的時刻越來越近,而祂的話亦越來越沉重,「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若12:27)。馮神父分享耶穌上耶路撒冷受苦難,為使我們有愛的體驗,得以啟發。《讀經一》講述天主與以色列民訂立盟約,盟約要滿全才成立,上主在西乃山初訂盟約,要以色列人守十誡。天主子降生成人,與人訂立新約,以婚約來比喻,因為簽訂婚約是沒有時限的,矢志不渝。
神父指出新盟約有三個特徵。(1)主動性:這是上主一廂情願,祂不理會人是否皈依,盟約仍然成立;(2)這盟約也不會因為人的背負而否定;(3)盟約的精髓是以天主子的血來洗淨我們,赦免我們的罪來訂立新約。天主以子的苦難,「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裡,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人民」(耶31:33)。主的承諾已寫在我們心頭上,並不是先前的石板。
神父鼓勵我們在這個四旬期,在面對苦難時要學懂服從,犧牲能為眾人的得救作出奉獻,這才是對天主忠貞的表現,使我們有著轉機,得以成長。
神父指出新盟約有三個特徵。(1)主動性:這是上主一廂情願,祂不理會人是否皈依,盟約仍然成立;(2)這盟約也不會因為人的背負而否定;(3)盟約的精髓是以天主子的血來洗淨我們,赦免我們的罪來訂立新約。天主以子的苦難,「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裡,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人民」(耶31:33)。主的承諾已寫在我們心頭上,並不是先前的石板。
神父鼓勵我們在這個四旬期,在面對苦難時要學懂服從,犧牲能為眾人的得救作出奉獻,這才是對天主忠貞的表現,使我們有著轉機,得以成長。
2018年3月17日星期六
我一心投奔祢
我今早帶了一些狗小食去探望小黃狗,發現校內還有另一頭唐狗,牠可能嗅到有食物的氣味,飛奔到閘門。兩頭狗兒都很溫馴,且沒有吠叫,喜愛與人類交朋友。下午首次參與一個團體的煉靈彌撒,我有一點不習慣亦未能投入,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誦念的玫瑰經是文言經文,領經員又屢次出錯,漏了聖三光榮經等;而神父講道的內容有點兒怪誕,「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講話,像這人講話一樣」(若7:46),他談論的全都是聖經「野史」,如耶穌被鞭打五千多次,其間「死」過幾十次,皮膚「痊癒」後一次又一次再受刑,右盜是聖家逃難去埃及時拯救的痲瘋嬰孩,聖殮布有三層,而印在耶穌面容的是第二層…… 而令我感覺最格格不入的是領聖體時要下跪,且不可用手領。為何我渴望與主親近,竟有眾多阻隔?
2018年3月16日星期五
2018年3月15日星期四
2018年3月13日星期二
「你願意痊愈嗎?」(若5:6)
昨晚在關掉電話前,我發現有一則奇怪的信息,發件人我不認識,資料顯示他身處菲律賓。信息提及我的一位朋友Carmen,聲稱她危在旦夕,呼籲我到醫院ICU見她最後一面。我猶疑了一陣子,因為我與這朋友在一星期前仍有whatsApp聯絡,而上星期四我在facebook上載的帖子,她亦有like。我起初以為這是訛騙,經過一連串考證,不幸竟是事實。我今早到ICU探望她,得悉她上星期五晚腦血管瘤爆破,動了手術後陷入昏迷,心肺功能都要依靠機器。Carmen 生活正常,經常行山運動,沒有三高,誰料腦血管隱藏腫瘤。醫生推斷她已腦死,明天會詳細診斷,若然是事實,將安排拔除喉管,讓她自然離去。
近期的福音不斷講述耶穌行治癒神蹟,我渴望主能喚醒Carmen,呼召她「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若5:8)也安慰她年老的雙親,情深的丈夫。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噩秏,我也接受不來,想起從前的點滴,忍不著鼻酸淚下。人生無常,我們確實要好好準備自己,主隨時會把我們提去。
近期的福音不斷講述耶穌行治癒神蹟,我渴望主能喚醒Carmen,呼召她「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若5:8)也安慰她年老的雙親,情深的丈夫。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噩秏,我也接受不來,想起從前的點滴,忍不著鼻酸淚下。人生無常,我們確實要好好準備自己,主隨時會把我們提去。
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
2018年3月11日星期日
基督的光照
今天的福音講述耶穌治癒胎生的瞎子,也向世界彰顯了祂的光明。耶穌是照世的真光,祂曾作證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8:12)
馮神父邀請我們思想瞎子被醫治的過程,瞎子當時可能是低著頭,祈求可憐,主耶穌看見了他,隨即吐了唾沫在地上,將唾沬和了些泥,再把泥抹在瞎子的眼上,吩咐他走到史羅亞水池去洗。在這境況中,我們會聽從主的話去洗洗雙眼嗎?瞎子遵循主耶穌的話,憑著信而重見光明。瞎子轉化的歷程,由軟弱至肯定,由黑暗走到光明。神父認為人最大的窘局(黑暗)是罪惡,這有可能是錯誤的選擇,或因為看不清而導致,當中不可缺少的是信念。然而,單靠信念是不足夠的,我們還需要力量去承行。耶穌的話既然讓我們遇上,得知正確的信念;只要聖言常存在心,便能給予我們力量去執行,貫徹始終去生活。
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
上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今天與金毛犬JoJo聯同女童軍隊伍一起到老人院做服務,原來女童軍有小蜜蜂(由家長陪同的幼童)及耆英組,不論甚麼年紀的女性都可以加入成為女童軍。與我同組的一個女孩子散發著愛的魅力,「像曙光一樣出現,他要來到我們中間,有如秋雨,有如滋潤田地的春雨」(歐6:3)。她只有十一歲,就讀小五,她在組長的帶領下主動與院友們分別握手,問候及關心他們,十分體貼。還記得有一位婆婆稱讚她美麗,她起初不知如何回應,惟有含羞地道謝,人前人後她都是一位很有禮貎和得體的女孩子,為院舍帶來歡愉。
2018年3月9日星期五
2018年3月8日星期四
2018年3月7日星期三
指鹿為馬
上主訓示以色列民「你應謹慎,加意留心,不要忘了你親眼所見的奇事」(申4:9)。最近有一對年青夫婦郊遊,誤把野生的豹貓當作是老虎,驚惶報警,警察及消防攀山隊趕往營救,護送離開及送院檢查,一時成為笑柄。坊間的媒體相繼出現豹貓的相關資訊,亦有知名人士抱著家中飼養的豹貓接受訪問,教導普羅大眾認識這種小型貓科動物。豹貓只有一尺高,有基本常識都知道老虎不會如此細小。大大小小報導都暗指這對夫婦是何其無知,浪費警力,真不幸!
我也想起日前牽著兩頭狗兒散步,在公園外遇上一位約五歲的小女孩,她看見鬆獅犬Leo便指著牠,對身旁的外公說:「獅子呀!」外公急忙轉頭回望:「是狗兒。」小女孩隨即嚷著要觸摸Leo,外公不允許說:「獅子兇猛,妳不怕嗎?」小女孩回應說:「我不怕狗。」我相信這個小女孩較那對夫婦更有智慧。
「你們要謹守遵行,因為這樣,在萬民眼中,纔能顯出你們的智慧和見識。」(申4:6)
我也想起日前牽著兩頭狗兒散步,在公園外遇上一位約五歲的小女孩,她看見鬆獅犬Leo便指著牠,對身旁的外公說:「獅子呀!」外公急忙轉頭回望:「是狗兒。」小女孩隨即嚷著要觸摸Leo,外公不允許說:「獅子兇猛,妳不怕嗎?」小女孩回應說:「我不怕狗。」我相信這個小女孩較那對夫婦更有智慧。
「你們要謹守遵行,因為這樣,在萬民眼中,纔能顯出你們的智慧和見識。」(申4:6)
2018年3月6日星期二
盲點
被擄往巴比倫的三位青年因為不叩拜金像被拿步高王投入火窯,阿匝黎雅(Azariah)在危難中向主祈求,「求你不要永遠拋棄我們,也不要廢除你的盟約」(達3:34)。的確,主有時被蔽蓋著,我們找不著,看不見,惟有祈求祂不要「永遠」躲藏著。我信祂是永在,祂亦曾承諾必再來,「只有片時,你們就看不見我了;再過片時,你們又要看見我」(若16:16),祂是不會永遠棄我們不顧的,總會要我們看見。
今天的讀經令我省察自己的「盲」,經上(達3)多次記載三位青年分別是沙得辣客(Shadrach)、默沙客(Meshach)和阿貝得乃哥(Abed-Nego),那麼祈禱的阿匝黎雅是誰?我由第一章開始細閱這故事,發現三位青年被選入宮後有了新名字「阿納尼雅Hananiah叫沙得辣客Shadrach,米沙耳Mishael叫默沙客Meshach,阿匝黎雅Azariah叫阿貝得乃哥Abed-Nego」(達1:7)。阿貝得乃哥即阿匝黎雅。原來要明白主的話語,看七次可能不足夠,要七十個七次。
今天的讀經令我省察自己的「盲」,經上(達3)多次記載三位青年分別是沙得辣客(Shadrach)、默沙客(Meshach)和阿貝得乃哥(Abed-Nego),那麼祈禱的阿匝黎雅是誰?我由第一章開始細閱這故事,發現三位青年被選入宮後有了新名字「阿納尼雅Hananiah叫沙得辣客Shadrach,米沙耳Mishael叫默沙客Meshach,阿匝黎雅Azariah叫阿貝得乃哥Abed-Nego」(達1:7)。阿貝得乃哥即阿匝黎雅。原來要明白主的話語,看七次可能不足夠,要七十個七次。
2018年3月5日星期一
2018年3月4日星期日
不再渴
今早在出門時,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我急忙找來雨傘放進背包。今天的福音是耶穌向撒瑪黎雅婦人顯示自己,其實下雨蠻不錯,因為可「免得我再渴」(若4:14)。馮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大家,我們在生命上的渴望,往往局限於精神上的渴求,如盼望天下太平,事事順心。若我們遇上挑戰,又將怎樣面對呢?大多數人的取態是逃避,就像撒瑪黎雅婦人渴求「免得我再來這裏汲水」(若4:14)一樣。她不願承認,以一句「我沒有丈夫」(若4:17)來廻避耶穌,使她尋不著。撒瑪黎雅婦人與主耶穌交談後,使她真正面對自己,尤其是當她尋找默西亞,相信「同你談話的我就是」(若4:26)那刻起,她獲救了。她放低水罐(不用掩飾),走進城,向他人說出她的罪,去宣講,離去惡習她就不再渴了。在這四旬期,我們該找出惡習,學習撒瑪黎雅婦人聽從主的聲音,因為「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着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
2018年3月3日星期六
畫中情
今天的福音是《路加》獨有的蕩子比喻,我剛好看見一篇文章,提及盧雲神父 (Henri J.M. Nouwen) 在眾多《浪子回頭》的畫作中,特別喜愛林布蘭特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於1668 年繪畫的作品,還曾在這油畫前默想,原作現存於俄國聖彼得堡藝術館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這畫作獨特之處是兒子跪在父親跟前懺悔,「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路15:21)父親吩咐僕人拿出上等的袍子和鞋履給他穿上,而蕩子的一隻鞋子脫落,暗示他未能徹底悔過。父親隻眼開隻眼閉,寛宏地接納,盡顯慈悲。我記得去年在Montserrat博物館看見一幅聖方濟的畫像,當刻也有迷上的感覺,渴望「獨留在草莽中,在田園間,作你基業的羊群」(米7:14)。
2018年3月2日星期五
2018年3月1日星期四
不求報酬
今天的福音講述富翁與乞丐拉匝祿的故事,一言以蔽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當中最有人情味的一幕是富翁的狗來舔乞丐的瘡痍。耶肋米亞先知在今天鄭重警告遠離上主的人,形容他們「像一株在曠野中的檉柳,即使幸福來到,一點也不覺察」(耶17:6),相信這是富翁的寫照。
我日前到海邊散步,在一所學校的後巷遇上一頭黃狗,牠走到籬笆把身體靠向我,我不經意伸手撫摸牠的頭和毛毛,拍下這短片。今天Louis休假,我們吃過午餐後走到海旁,我提起曾在學校發現一頭黃狗,便一同去探望狗狗。黃狗在遠處睡著了,我拍了幾下手掌,黃狗醒過來。我再呼喚,牠隨即走到籬笆,依偎著我,很是友善。Louis以為我曾餵養過牠,而事實上我一點兒食物也沒有給予過這狗狗。我剛再閱讀今天的福音,感覺絲絲暖流,我不是那富翁,期望我是拉匝祿,是狗狗關懷的一位。
訂閱:
文章 (Atom)